方氏继续小声道“周四下头还有两个弟弟呢,这娶亲可得费不少钱,这样算下来,他们家至少十年家里没积蓄。”
姚氏忍不住道“他们家刚起了青砖大瓦房呢,可见不是存不下钱。”
毕竟同村生活了几十年,姚氏和钱氏相处得也不错,忍不住道“她那六个儿子,就是最不着调的周四,在村子里的青年里也不懒的,庄户人家,只要肯干活儿,什么家底攒不下?”
“那花的也多,”方氏还是坚持,想到了什么,忍不住撇了撇嘴道“家里有个那么小的姑子也就算了,还有个归宁的大姑子,这家里的儿媳妇得多难做啊。”
方氏或许信钱氏可以在几个儿媳妇之间一碗水端平,但绝难在儿媳妇和女儿之间一碗水端平。
就好比她,她对儿媳妇能和对待女儿一样吗?
周家有满宝那么小的姑子也就算了,她总会长大出嫁的,但周喜却是归宁的,这都一年了还没出门,万一以后不嫁了,那这个大姑子岂不是要一直跟着生活?
这些话,方氏没说出口,但姚氏也猜到了。
她就知道这门亲事是真的没可能了,和钱氏同村三十年,钱氏是什么样的人姚氏最清楚不过,方氏要是露出这样的意思来,现在就是继续谈下去,之后也得断。
那还不如现在就说清楚断了呢。
姚氏颔首道“那你回媒婆一个话吧。”
话是这样说,但方氏还是有些惋惜,毕竟像周家这样有两个连在一起的青砖大瓦房的院子的人家可不多。
方氏幽幽叹了一口气,心中纠结不已。
但没成想,她这边刚给媒婆回话,那边媒婆就立刻应下要给她闺女另说的话,她便知道,周家这是也没看上她女儿。
方氏不免有些不满,但话不好捅破,总不能去问媒婆周家为什么看不上她女儿吧?
那不是在打自家的脸吗?
在她心里,自家女儿是千好万好,尤其是对比曾经犯过错误的周四郎,她从没想过周家会看不上她女儿。
周四郎对此一无所知,他欢快的跑向大梨村,欢快的挑选了一块好羊肉买回去,因为想着好吃的,因上午相亲带来的郁闷顿时消散一空。
周喜看着,忍不住和她娘道“看着一点儿也不像是要娶媳妇的人,要不再等一年看看?”
等他再长长,至少心性得成熟点儿吧?
老周头不乐意,道“男人成了家就长大了,再等就过火了,到时候娶不着媳妇怎么办?”
在老周头看来,老四本来就属于娶媳妇难的人群,再等下去,年纪一大,更难说。
他可不能让老四把底下的两个儿子都给耽误了。
钱氏也点头,“成了亲就长大了,前提是得找个合适的。”
满宝在一旁连连点头,问的却是,“大姐,面发好了吗?”
周喜就点着她的鼻子道“跟你四哥一个样儿,心里眼里就只惦记吃的。”
家里还有豆腐,周喜将羊肉割出一些来,做了浇头后又和豆腐炖了一些。
炖得久了,豆腐上煮开一些小孔,绵绵软软的,却又不散开,满宝用筷子一夹,里面的汁水就噗嗤噗嗤的往外冒,她吹了吹,小心的咬了一口,确定不那么烫后才大口大口的吃起来。
满宝吃得眼睛发亮,其他人也吃得不错。
周四郎把碗里的汤汁都喝干,心满意足的一抹嘴巴,发愿道“要是能天天过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