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“雪淞散文随笔集 搜小说(soxs)”查找最新章节!
间谍案(3)
李斯满含委屈连夜奋笔疾书,给秦王嬴政写下一封谏书,叫作《谏逐客书》,书中写道:
从前秦穆公为寻求人才,从西方的戎地找到了由余,从东方的宛地找到了百里奚,从宋国迎来了蹇叔,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。这五位贤人都不生在秦国,而秦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,于是称霸西戎。
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政策,移风易俗,人民因此殷实兴盛.国家因此富裕强大,百姓乐于为国所用,诸侯诚心归附,击败了楚、魏的军队,开辟千里的土地,国家至今承其太平强盛。
秦惠王采用张议的计谋,夺取了三川地区,西面吞并了巴、蜀.北面收服了上郡,南面取得了汉中,囊括九夷,控制了鄢、郢,东方据有成皋的险关,割取了肥美的土地,于是瓦解了六国的联盟,使他们西面服侍秦国,功绩一直延续到如今。
秦昭王得到范睢,废黜了穰候,驱逐了华阳君,加强了王室的权力,杜绝了外戚专权的私路,利用蚕食政策,逐步吞并各国,使秦国建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。
这四位秦国国君,都很好利用外国人才,得到很好效果。由此看来,外国人又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呢?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外国人士而不接纳,疏远贤人而不任用,那么,就不会使国家获得富裕之实,不会使秦国获得强大之名了。
接着李斯又由人转到物,说好多外国宝物如玉璧,明月珠,太阿剑,纤离马,犀牛角、象牙、翠凤旗,鼍皮鼓等,秦国都在使用,如果只能使用秦国的物产,那这些宝物就会在秦国消失了,多么可惜呀。
最后李斯奉劝:大王现在应该学习先贤,继续任用外国人才,这是统一的大业的需要啊。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外国人才一律驱逐,是对敌国有利而对秦国不利的呀。
秦王嬴政看了这封上书陷入沉思:李斯此书写得真是好啊。言词恳切,分析精辟,说理明白,远见卓识。看来我前一段下的逐客令是不正确的。唉,我还是年轻少经验,容易头脑发热出昏着。错了就应该更正,嗯,立即更正。
“来人哪!传我的命令:立刻停止驱逐客卿的行动。将还没有出境的客卿都追回来。已经出境的客卿也要想办法请回来。李斯更应尽全力追回来。”
各方官员立即紧急执行秦王的命令。
“啊,秦王真是一位知过就改的英明君主。收到我的上书这么快就行动了。”李斯感动地想。他接到了秦王请他立即返回京城,官复原职的旨意。“我回去后要加倍努力工作,报答秦王的知遇之恩。”李斯在心里暗下决心。
李斯感谢秦王嬴政,其实也应感谢自己。他在受挫时不气馁,敢于讲理申辩,敢于提出正确意见,又能说理充分,文笔动人,如此才改变了命运。如果他遇挫消沉,或者没有劝说的本领,那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。
《谏逐客书》条理清晰、说理中肯,文采斐然,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,故而现代中国文章第一人鲁迅先生称赞李斯为秦代文章第一人,喜欢文学的朋友可以看看原文。
已经打入死牢的郑国听说李斯上书的情况后,也给秦王上书—— 我是郑国的间谍不假,但我为秦国修水渠却可以给秦国带来长远的利益。水渠灌溉万顷良田,使秦国得到充足的粮食。粮食多了,百姓丰衣足食,国家繁荣强盛。只要大王放我出狱,我一定努力工作,把水渠修好。
秦王看了这封上书,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,便又下令:“把郑国从监牢中放出来,让他继续指挥修水渠。”
郑国很感激秦王的不杀之恩,全心全意设计、指挥,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秦国修了一条三百多里长的水渠,灌溉了关中四万多顷土地,使其成为高产农田,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国力。秦国人民感激郑国的贡献,把这条渠命名为“郑国渠”。
秦王嬴政是个能够接受意见,知错就改的君王,最起码在他统一中国前是这样。这是很难得的。君王因是一国之尊,高高在上,一般总认为自己是聪明绝顶,金口玉言,很难接受意见,所以知错能改的明君不多。在中国也就嬴政、李世民等少数几个君王能做到这样。
君王、元首领导全国,不能接受意见改正错误是很危险的。可能给国家人民造成极大危害,甚至会亡国。古往今来,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