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到三角架下,刘振华抬头看了看,心里顿时痒痒的,自己也想爬上去“登高望远”一下。
可看了会儿,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赵明霞是为了应急,何况她的体重要比刘振华轻多了。自己笨手笨脚的,也不会摆弄这个铁家伙,要是坏了,这一趟可就白忙活了。
收起三脚架,刘振华看到远处走来一个人影。
等了两分钟,待他走进了些,刘振华看到这人身上的装束和昨天的别克一模一样,心中才安心了些。
不过他手上却提着一把老式的撞针猎枪。
这样的猎枪,新疆本地牧民几乎人手一把,大部分都是以前从北边边境上和用牛羊换来的。射程有限,膛线也几乎都磨平了,准头极差。但对于牧民来说,放牛羊的时候打个狼,其他时候用于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但这种老式耳朵撞针猎枪却有个致命的缺点,就是容易炸膛!
被撞针击穿的底火帽因为蹿出的高温腐蚀性气体经常朝后反向冲刷,导致膛尾端面中央的撞针孔不断变大,出现细密的凹坑,就会卡主撞针,让它不能完全复位。
然后枪手在重新装填的枪弹在闭锁的过程中,因为撞针突出,导致提前顶燃底火,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。
所以这种枪,即便是有时候从叛匪手里收缴上来,部队也从来没有使用过。要么是装箱,贴上封条,送到后勤部物资处的仓库里封存,要么就是在不具备运输条件的时候就地销毁。
刘振华看到别克手中的猎枪后,还是很谨慎。
毕竟是昨天的一面之缘,他也不能打包票。
目测距离还有几百米,仍旧是在猎枪的射程之外,刘振华赶紧走到做饭的炉灶旁,拍了拍机枪手的肩膀,用眼神示意了一下。
他立即心领神会,提着枪,从棚子后面绕过去,走到一处坡地上,趴下身子,埋伏下来。
这处坡地算是周围的制高点。
朝后可以看清山上林子里的动静,朝前可以俯瞰,拥有最好的射击视角。
如果来人有什么异动的话,机枪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,并且将其消灭。作用类似于营地周围布置的潜伏哨,趴在暗处,是整个部队安全的最后防线。
机枪手猫着腰,步子去迈的很大。
蹭蹭几下就爬上了坡地,又轻又快,即便是猎鹰都难以察觉。
刘振华的目光一直追着他进入预定的射击位置,才收回来。
从当兵的第一天起,他的老班长就告诉他,这世上没有完全的准备一说。只要是准备,都是自己脑子能想到的地方。可一个人的脑子能想到多少东西?肯定会有遗漏!
照目前来看,刘振华觉得自己已经想到了所有。
毕竟现有的人手就这么多,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即便是想再稳妥些,也没有办法了。
刘振华又和徐参谋交换了下眼神,双方都在一瞬间读懂了对方的心中所想。
这种默契,旁的人根本理解不了。
曾有人问刘振华,打仗对他的变化有什么。结果没文化的刘振华竟是说的和团部的大知识分子——徐参谋说的一模一样!
他们都说,打仗其实对个人带来的最大的变化,就是一种状态。
这种状态很难用言语说明白。
但只要进入这种状态,他就能和自己身边的战友、上级,等人处于同一个频道。大家似乎是用这同一个大脑,不需要你什么刻意的解释说明,就能够做到心意相通。
徐参谋立马招呼着赵明霞和李秀英去帮自己收拾仪器,说姑娘家心灵手巧,不像刘振华和机枪手他们,十根手指头跟木棍子一样,硬戳戳的。
赵明霞和李秀英听到这般夸赞的话,脸上不好意思,心里却乐滋滋的,开心的跟着徐参谋走到了远处。
简单的梯次布置完成,刘振华这才松弛下来。调整了一下心态,走上前去迎接别克。
“别克,你来的真早啊!”
刘振华热情的说道。
别克憨厚的笑了笑,说道:
“山里嘛,天黑的早,要早点走呢!不然的嘛,黑了就没法走呢!”
刘振华点点头,又问道:
“还没吃早饭吧?刚好我们这早饭快做好了,一起吃!”
别克摇了摇头,先把手中的猎枪靠在棚子旁,接着脱下了羊皮外套,刘振华这才看到他还背着一个皮袋子。
“你身上怎么湿湿的?”
刘振华发现别克脱下羊皮外套的时候,上面甩出去很多水珠子。
“山上下雨的呢!唉……这天气,拐的很!”
“拐”是本地方言,意思是奇怪。
刘振华虽然对山里的天气早有准备,但听到别克说,山里早晨竟然还下了雨,神经顿时又紧绷起来。
别克边打开皮袋子,边接着说道:
“现在下雨,一会儿太阳起来了嘛,估计又要掉冰碴子呢!山里就这样,一会会儿下雨了,一会会儿又下雪了。七八月下雪我都见过呢!”
皮袋子口用牛皮绳捆扎的很近。
别克特意把他背在里面,用羊皮大衣罩住,就是害怕被雨水打湿了。
“来,吃!好吃呢,吃了嘛,爬山,有劲!”
皮袋子里掏出来的是一摞馕饼子。
和城里的皮牙子白皮馕不一样,这种馕厚实的多,囊心中间是一个窝。
刘振华伸手接过,发现这馕饼子还是温热的,应该是刚从馕坑里打好不久。
“兄弟,这是你打的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