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了两天,李奇跟随这艘货船成功抵达了图拉州。
图拉州是靠海的一座小镇,码头上停靠着一排排渔船,纵横交错,大小皆有。
早晨六点多钟,海面上还有一层薄雾,渔夫已经陆陆续续回港了。
岸上有摊贩还在吆喝着贩卖新鲜的鱼类。
盖伊是这座小镇的常客,自从他年轻时离开中国之后,便一直跟随着这艘货船在海上穿行,他对这里非常的熟悉。
利用了盖伊的人际关系以及船长的书信证明,他们去当地政府走了所有的流程。
李奇成功的用落难者的身份领到了一笔救助金,并且还被安排了住宿。
等一切弄好之后,也正是盖伊跟李奇说再见的时候,他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忙,估计顾不上其他的事情,但是李奇已经非常感谢了。
政府人员将李奇带到一个救助站,途中他告诉李奇,这个救助站是弗莱克家族捐助的,当年弗莱克太太的儿子出海的时候发生了风暴,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,其实大家都已经可想而知的结果。
于是这名太太在一年后就捐献了一座救助站,专门用来接济那些在海上遇难而需要帮助的人群。
李奇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人,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,已经能陆陆续续的听懂了这些陌生的语言,同时他觉得这名弗莱克太太真的是一名伟大而坚强的女性。
李奇来到救助站与弗莱克太太见面。
面前的老太太上了一些年龄,她穿着针织衫,布满皱纹的脸上架了一副眼镜,浑身透露着慈祥的气息。
他看到李奇的时候先是给他祷了告,然后和蔼地寒暄着。
这时,跟在太太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着政府的人说:“不好意思,先生,前段时间我们刚接济了一批受难者,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空房了,要不你们重新给他选择一个地方吧。”
政府人员有些为难,他没有权利去安排,如果救助站不能接收,那么一上午的流程将要重新再走一遍,非常的复杂。
“没关系,皮尔斯。”弗莱克太太打破僵局,“我住的地方还有空房,不如去我那里住吧,只不过离城镇比较远,希望李奇不要介意跟我这个老太太住在一起。”
这对李奇来说已经非常奢侈了:“很荣幸得到你的帮助。”
皮尔斯觉得这个方案不妥,那双上下打量的眼睛明显带着厌恶,他揪着眉毛,表现出非常担心的模样说:“这个决定太仓促了,让这个来路不明的人进到您的房子,只怕会有一些麻烦发生。”
弗莱克太太打断他:“我已经决定好了,他只是一个可怜的落难者,并不会发生什么麻烦。”
当天,李奇就跟着弗莱克太太来到她郊区的房子,一栋二层的小洋楼。
李奇被安排在一楼的房间,房间里的空间非常大,全部都是独立的家具,卫生间里还有独立的浴缸供李奇泡澡。
当晚,弗莱克太太从二楼下来敲门,她带着几套衣服下来。
“李奇,我看你的衣服已经破了,我拿了几套衣服你换上,你跟我儿子的身形差不多,应该可以穿。”
“多谢你,太太。”
李奇道了谢,将衣服接了过来,最后选择了一套冰蓝色的运动装。
换上运动装的李奇少了一些正装时的严肃之气,此时搭配着刺头,更像是一名阳光的运动员。
…
第二天,李奇一刻也没有闲着,他先是用那笔救助金将手机拿去维修,然后还去书店去买了关于语言的速成书,最后租了一辆老旧的皮卡车。
他还用皮卡车去帮助弗莱克太太运输了救助站的需要物资。
等到半夜的时候,热闹的小镇已经归于平静,码头还有少量的渔夫正在收拾着自己的渔具,为明天做着准备。
李奇先在岸边走了一圈,看看哪里是否需要自己帮助的,渔夫们非常警惕,并不想让这个陌生的人去打搅他们。
不太有善的眼神让李奇有些尴尬。
看着李奇离开的背影,一名渔夫说:“或者我们不应该拒绝他的好意,虽然不知道他来自哪个国家,但是现在只是一个受难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