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香甜的味道,让他们回味不已。
小用告诉他们,每旬他们都可以吃一个鸡子。
等他们吃完饭,商榷也起了床。
他穿着里衣就推门走了出来,站在廊下。
地面有些湿气,应是昨夜下了雨。
眺望远处,能看见尚未退净的薄雾。
商榷心情大好,吟诵道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
有了这场春雨,春耕就可以开始了。
小用端着热水走过来,埋怨道:“早上天气还凉,少爷怎么也不穿好衣服就出来了。”
商榷笑了笑没说话,看向一同走过来的顾里二人。
他们在阶下站定,并不靠近。
商榷淡淡地道:“这院的活不多,你们先听小用安排,有事就跟小用说。”
见卢平打理好来到前院,就说道:“卢平是吾的学生,今年要参加童子试,你们无事不要吵他。”
顾里二人躬身应是。
商榷又道:“你们暂时还用自己的名字,以后要不要改,还得看你们的表现。今天有差役过来圈画土地,顾里你帮着看着点。”
顾里二人再次应是。
商榷就挥手让他们下去。
小用伺候商榷洗漱,又端了早膳到西厢。
等商榷和卢平用完早膳,学堂的学生就到的差不多了。
商榷继续讲学。
不过千余字的《三字经》已经串讲过半。
虽然还有学生不能默写完全,但背颂却是十分流畅,里面的字也都认得。
东厢西面的黑板上写着学会的内容,每天开课的第一件事,就是由卢平领着学生朗读。
然后再排着队地上前描绘一遍。
刚开始还会有断笔和歪斜,商榷时常要把所有的文字擦掉,再重新写上。
不过十余天,学生描绘就已经顺畅了许多,除了个别几个笔画较多的,大多数字已经不需要商榷每天重写了。
商榷见此法有效,就跟里正商量在院外寻一处地方,砌一堵石壁,专门篆刻蒙文供学生描绘。
对这种可以扬文弘礼的举措,里正很是欢喜。
商榷的《三字经》他早有耳闻,村里面进了学堂的学生回家后常常随口而颂。
连他听了几遍,都能跟着背出好些来。
这也是他为什么让长子商升过去帮忙的原因。
这是这个儿子憨直太过,只知道干活,连偷师都不会。
若是能砌壁刻书,村里的人都能跟学习。
而且听商榷的意思,以后还会篆刻其他蒙文,供学生描绘。
那石壁砌在院外,也不背人,谁都能去看,去记。
看得久了岂不是人人都能识得几个字了?
对此里正是百分之百的支持。
……
差役是下午到的,没骑马,徒步而至。
来的有三人,先去了里正家里。
又在里正的陪同下到了商榷的家。
商榷买田的事,已提前告知了里正,昨天进县城只是固定流程而已。
三人中有一人不是差役打扮,而是一身的长衫,看着到像是个掌权的。
他们进院时,商榷正在给学生上课,来人也没有打扰。